“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廣告看起來都不像廣告?” 之前被刷屏廣告輻射到幾次的圈外朋友特別問道。這是個有趣的現象。在變化的營銷時代,有人說廣告要不行啦,可現在在品牌和代理商層出不窮的新玩法下,反而讓廣告越來越好看了啊。
今天,我們從內容、數據、技術、產品幾個方面來聊聊,品牌和代理商為了讓廣告變得討人喜歡,都做了哪些努力?有共鳴的內容,讓廣告越來越好看了。
菲利普·科特勒最新著作《營銷4.0:從傳統營銷到數字營銷》中寫道,在注意力分散和信息碎片化的時代,品牌需要為消費者創造“哎喲不錯哦時刻(Wow Moment)”。
就好像,我們讀到杜蕾斯春日詩集《我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》時的第一反應。
當微信占領生活后,不少人將精神寄托放在了朋友圈和公眾號上,如何在微信上圈粉刷屏成了品牌主的目標。
相信大家還記得匡扶搖之前為羅萊家紡出了一篇漫畫故事,深度的故事內容,在急躁的碎片化氛圍下,竟能讓人慢下來讀完它。從內容選題到產品結合,治愈人心有溫度,還能讓人記住品牌。(當天的閱讀量就已破了十萬+)
在日常廣告傳播中,像匡扶搖這樣的圖文形式成了品牌新寵,不少品牌已經與微信上風格鮮明的自媒體人、行業媒體展開合作,從前些年顧爺、局部氣候調查局、到大熱的 GQ 實驗室因漫畫而迅速圈了一波品牌(頭條軟文刊例價為100萬),視覺系內容有看頭有主題,在新鮮感刺激下,還能沉淀內容。
品牌跨界文創領域,讓廣告有了新看頭,也發揮了內容創作者的實力。他們的厲害之處在于犀利的生活洞察,同時也有跳脫常規的創意妙想,將生活戲劇化,放大一點日常,引起共鳴,且又能讓人驚嘆不已,不僅收獲了關注度,還有美譽度。
相比線上,線下最大優勢能夠激發身臨其境的感受。好比導演導戲,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場景內,利用視覺、情境、角色、氣氛、情節,節奏將內容具象化與消費者進行關鍵對話,讓其沉浸其中,才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在情感層面對品牌的好感。
網易云音樂的地鐵廣告可能是目前公認最有情感的線下營銷之一 —— 行色匆匆的人們,在地鐵相對密閉的空間,思考人生時默念這一句句歌詞,內心戲和故事想必是數不清了。
品牌是怎么通過數據讀懂你的?
其實你并不知道背后有哪些數據算法在推動它的出現,其中 SCRM 就能讓廣告潤物細無聲地按照你的“喜好”出現。
不論是內容、數據和技術,只要品牌運用得好都可以加持傳播,助一臂之力。然而,真正能保證品牌屹立不倒、長記于消費者心中的,一定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,產品。
據了解,現有不少本土創意代理商已經為品牌加碼了產品設計,將營銷創意融入到實際產品中,每個產品都包含新鮮的視角和玩法,可以直接與消費者溝通。因此,在產品上做文章這件事,剛好是接下來我們所期待的。